新密人,苦于交通不便久矣,对K2的渴望,亦久矣。
新密市在上个世纪50年代,通了火车,起初主要是外运新密的煤炭、铝石,从外地拉了木材、钢材、废纸等等建设物资,再后来,60年代通了客运火车,绿皮车“朝出晚归”,途径密县—郑州—商丘一线,到80年代初停运,从此新密结束了火车客运的历史,绿皮车消失在新密人的记忆中。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新密人无论是外出打工、求学,还是出差、旅游,深感交通不方便,一直渴望着新密再通客运的火车,但是这一天,终未到来。
新密人盼望着,盼望着……
中国烧煤的火车头变成燃油的火车头。
新密人的盼望着,盼望着……
中国有了电力机车。
新密人盼望着,盼望着……
中国有了“动车”。
新密人盼望着,盼望着……
中国有了“高铁”。
终于有一天,新密人听到了“郑登洛”消息,这一年是公元2015年。
再后来,变成了“机登洛”。
接下来几年里,新密人在激动、失望、激动、失望中挣扎,惹得外地人一阵阵羡慕,一阵阵嘲笑。
直到2020年,郑州市徐立毅市委书记提出来“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构想之后,重新优化了郑汴洛交通轨道体系,重磅推出了K2快线。郑州西部的巩义、登封、荥阳、新密、郑州东部的中牟、开封等地百姓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对于K2的到了,新密人打心眼里高兴。
2021年4月8号,新密市人民政府官网上一则关于新密K2城区站点位置的“官宣消息”让新密人高兴不起来。
自媒体上,网友们议论纷纷,普遍觉得城区的两个站点新密站、伏羲山站位置设置不合理,太过偏西。主要观点是:
一.好事没有办好,站点设置应该以新密市民的出行为根本兼顾方便游客,不应该以游客的旅行为根本,而忽视方便新密市民的出行。
二.站点位置设置太过看重当下,没有战略眼光,没有考虑到新密的将来和发展,没有格局,或者说格局太小。
三.郑州市民是“把站点当地铁出口的”,新密人则是“把站点当高铁站的”。决策者应该为80万新密人民负责,应该对历史负责。毕竟为了这一天,80万新密人等待了多少年;毕竟新密市中心城区只有两个站点。
建议:伏羲山站设置在新华路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新密站设置在新华路与密州大道交叉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