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发布会一开始,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江涛就通报了一个悲痛的消息:
“截至目前,在此次灾情中,郑州又有26人不幸遇难,其中新密18人,荥阳8人。”
至此,这轮河南洪涝灾害,因灾遇难者已经达到了99人。而且,通报还给出了一个令人揪心的细节:仍有失踪人员在进一步核查当中。
新密市、荥阳市,都是隶属于郑州的县级市。关于荥阳市的遇难者,前两天就有网传消息称,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23人失踪死亡。这次通报核实到,截至7月28日,当地山洪夺走了8人生命,失联人数正加紧统计。
但是发布会没有给出的是,新密的18人,到底是如何死亡的?
是否也有比较集中的地点?是否也有着某种共同的原因?灾难背后是不是也有事故的影子?有没有本可以避免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答案。
我想知道这个答案,并试图努力探寻,但是所获甚少。
检索新闻,我们能看到的是,新密的灾害确实很严重,比如新密市紧急组建31支驻村帮扶工作专班,与31个受灾较严重村结对子;近20万志愿者投入生产救灾;4名公职人员因公殉职。
目前,这4名公职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何时入党,以及在何处因为什么原因牺牲的,都已经被公开,新密市委也已经追授因公殉职4人荣誉称号。
而在微博这样的开放式社交媒体检索“新密”,映入我眼帘的,居然是一个什么音乐教师的瓜………
点开看了一下,和灾情毫无关系,貌似关于什么外网视频啥的。
当然,再往下拉,也有一些关于新密洪水的信息,但依然有限,找不到关于遇难者的信息。
我又试着检索“新密 遇难者”,结果出现的是几条媒体和大V转发发布会通报的消息,其中还有一条是争论“德国洪水也有多少遇难者、失踪人员……”
我甚至还去翻了翻新密的贴吧,也是没有什么收获。
相比之下,在郑州市区,我们看到了地铁5号线,看到了京广隧道,但是在新密,这方面的具象,我们无从得知。
和郑州市区获得的关注量相比,新密以18条人命所能博得的关注度,简直不值一提。
也许,是因为乡村地区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没有上网发消息的习惯甚至能力;也许,他们所在的地方停了电,手机仅有的电量无比珍贵,根本舍不得发一条微博或朋友圈。
但我们希望,那18个遇难者,也如郑州地铁5号线的遇难者一样,都能被公布基本信息。
这不仅是为了方便家属对照,以及后面可能有的补偿或赔偿,也是为了方便大众知情并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在向外界宣示:他们来过、存在过,哪怕他们已经走了。
他们都曾是活生生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无论是祖国的小花朵还是老年人。他们的非正常离开,不该是以一组数据的方式。
一个生命的尊严、价值就在于,你是作为一个数字离开,还是作为一个有着充分标识的人离开。
关于郑州地铁5号线,我就看到一个很不错的建议,这个建议在社交媒体留言区点赞很高,执行起来也很简单:
等到五号线可以重新恢复运营,建议第一趟车空载,每到一站停一下,打开车门,提醒到站“乘客”下车,让那些没能回家的乘客都能回家。
这像是一场超度,但没有人会觉得这是迷信。这是我们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慰藉,对责任者的警示。
有些时候,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只是现在,河南北部的那些小城小镇和农村,有种被互联网遗忘的趋势。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很难再登上热搜,新闻报道的信息实在少得可怜。
我突然在想,如果不是有互联网、智能手机这些东西,如果不是有人在现场以第一视角在第一时间拍摄了那些图片和视频,如五号线和京广隧道,那么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场灾难,将是什么样子的?
沙口路站前,还会鲜花成行吗?
每一场灾难,都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每一个遇难者的离去,也应该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
河南北部,尤其是那些乡村地区,依然值得很多个充满细节的热搜。
不为别的,只为那里还有正在受灾受难的同胞,还有失联失踪人员,还有一个个没了呼吸、但仍须认真告别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