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走遍中国”河南·新密
日期:2021-11-15 浏览

新密市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嵩山南麓,双洎河上游,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

新密具有悠久的历史,西周时属密国,因境西南有密岵山而得名,西汉置密县,1994年撤县设市,改密县设新密市。

华夏中州,中原腹地,古城新密因家乡之山而成就地名,因清漪之水而萦绕诗意。名山胜水共同造就了一方佳境,毓秀钟灵的底蕴。

历史

《尔雅》云:“山如堂者曰密。”《名胜志》载:“密,山名,亦国名也”。新密南、北、西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格局如同堂屋。西周时期,这里是诸侯国古密国的疆域。

公元前206年(即西汉元年),当地始建密县。此后,虽然历经了长达两千余年的朝代兴替,岁月磨洗,但这一地名始终未曾改变。直至1994年,密县撤县建市正式命名为新密市。

考古

新密所处的河南中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新密市新砦遗址位于中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过渡地段。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当地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地貌,气候温和,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随着新砦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持续进行,一座古城遗址重见天日。古城建有内外两道宽十余米至数十米不等的城壕和一道夯土城垣,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

经过检测,古城始建于大约3700年至4000年前。属于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时期的大型古城城址。

经过考古挖掘,在古城之中发现了一处大型浅穴式建筑基址,这座基址凹陷于地面之下,夯筑痕迹十分明显,两侧的土壁专门用纯净的黄泥进行了加固美化。

史籍记载,除地曰墠。“墠”为经过清除,用于祭祀的整洁地面,新砦遗址的这一大型浅穴式建筑被推测可能是举行祭祀的建筑,这一发现让考古学家联想到中国史学界由来已久的一个猜想,夏朝在定都二里头之前,曾经把国都建于新密境内,而新砦遗址格局庞大的古城与端严规整的古墠,无不散发出厚重华贵的王者之气。

2017年,新砦遗址出土一件栩栩如生的陶塑。黑皮磨光,施有朱砂,通身造型是一只身体颀长的鸟。它的喙紧闭着,夸张的眼睛象征着威严。

在鸟背上,弧线婉转的双翅紧紧贴着身体,这件被认为是祭坛神鸟的陶塑对破解这个城池的统治者身份提供了重要的论据。

新砦遗址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之间的空白,于2002年被确定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子课题。

虽然新砦遗址是否为夏朝早期国都还需要通过日后的考古发掘进行验证,但遍布新密四野的华夏文明遗址,已为研究夏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证据。

深藏于新密大地之下的无数文化宝藏使这片土地化作一部尚未完全展开的古文明画卷,促使后人持续着永不间断的探索和传承。

建筑

北宋中叶,一代文豪秦观途经今日新密,因病寄宿于当地法海寺。见寺中的石塔巍峨高峻,檐角峥嵘,遂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赞誉的诗作“寒食山中百鸟喧,春风花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古往今来,法海寺石塔在新密人心中都是家乡的一座地标。

法海寺石塔大约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至四年之间。栏杆、塔门和塔刹用汉白玉装饰,塔身由青石雕砌而成。因整体色泽青白相间,又被称为玉石塔。

高约13米的塔身形似楼阁,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九层塔檐。在塔身四周的石壁上,镌刻着多达数万字的《妙法莲花经》。字迹鲜明地呈现出唐代书法的格调。

民国时期,古建筑学家梁思成专程来到密县,对法海寺石塔进行了测绘和拍照,并将石塔作为当地古建筑的杰出珍品,撰写出《密县法海寺石塔调查记》。

梁思成的考察队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为新世纪修复石塔的重要参照。1966年,石塔不幸倒塌,文物工作者对散落的石构件做了编号保存,并将大量石刻文字和画像制成拓片。

在清理塔基下的地宫时,文物工作者意外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其中三座三彩琉璃舍利塔和一具三彩琉璃舍利函分别被国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收藏和展出。

2016年,石塔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紧张施工,法海寺石塔终于再度矗立于新密大地。

古塔承载着新密长达千载的祥瑞地气,而新密人代代相传的守护,又使古塔在岁月兴替之中风姿永在。在这一方古老的乡土延续着人与塔永无止境的灵魂交融。

民俗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在新密一方乡土得到了尽善尽美的诠释。

新密本地的超化吹歌不是普通的民间民俗艺术所能比拟的,超化吹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由吹奏乐和打击乐组成的北朝宫廷音乐。由于当时社会动荡、兴替不断,大批乐工逃入寺院避难,将宫廷音乐与佛门梵唱相结合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吹歌演奏形式。

多种传统乐器合奏的超化吹歌,曲调时而激昂高亢,如同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时而低沉悱恻,宛若两情相悦喁细语。

相传,明景泰年间吹歌传入超化寺,并于清朝初年流传到民间。当地乐师结合本乡本土的传统乐曲,对吹歌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进行了又一次改进,创造出以吉庆祥瑞为主要内容的超化吹歌。

2008年,超化吹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超化吹歌以管作为主奏乐器,箫、笛、笙齐奏,鼓、铙、钹和云锣等打击乐器作为辅助伴音。表演时需要两支管同时吹奏一高音、一低音,在全国吹歌表演中独树一帜。

痴心坚守,因时而变。新密乐师代代相继使汇集了宫廷雅乐与村歌名曲的乡音悠长不绝,将亲密的高山流水旷古烟云与一曲久远的大地回声水乳交融,凝聚了古今史诗的传唱。

密瓷

新密万千风物的厚重底蕴来自于岁月时光的积淀,也来自于火与土的熔铸。2009年,在新密李家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上百枚陶器碎片,这一罕见的发现,被列入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标志着华夏文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新密的浅山丘陵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高岭土和煤炭,为烧制陶瓷造就了天然的资源优势。

早在汉代,这里已是生产陶器和砖瓦的一方重地,将大量陶制器皿和建材输送到洛阳。随着唐代瓷器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当地的炉窑转入瓷器制作。

晚唐时期,当时的密县陶瓷工匠借鉴金银器錾花工艺,创造出珍珠地划花装饰技法。密瓷以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著称于世。

釉色大量使用白地黑花,形成了玄素分明的色泽反差,釉色亮丽。遍布胎体的珍珠圈疏朗、灵动,划花复杂流畅,线条运用张弛有度,疏密得体,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其中的珍品被大量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

由器皿而至艺术,由艺术而至文化,密瓷用数千年的岁月时光走过了技进乎艺,艺进乎道的嬗变之路,以泥土和火焰的亘古熔炼在新密大地铸造起一座华夏陶瓷文化的里程碑。

美食

大隗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镇。相传西周时期这里是古密国的都城。自西汉至隋朝八百余年的漫长岁月,造就了古镇的繁华兴盛。明清时期,密县造纸与采煤产业兴起。大隗商贾谷穿梭,百工云集。八方来客的会聚,将全国各地的饮食风味也带到了当地。

鳞次栉比的牛肉作坊是大隗镇一道蔚然风景。每天清晨,大隗镇家家户户的牛肉作坊都会点燃炉火。五香牛肉氤氲的香味儿飘散到镇子的大街小巷。

大隗五香牛肉以色鲜、味美、筋烂、肉面而著称。几代人的不断积累使每一家牛肉作坊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配方,形成了大隗五香牛肉繁多的口感。

在新密,大隗镇牛肉作坊已经发展到上百家之多,五香牛肉制作成为当地一项规模产业。为满足生产需求,新密人从内蒙古、新疆等地采购肉牛,既为大隗五香牛肉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口感,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密与国内牧区的经济交流。

2019年,大隗五香牛肉制作技艺入选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饱含着乡土地气之味的佳肴,经历了新密人唇齿之间的代代流传,从中品咂出的正是古镇岁月沧桑的记忆。

文化

新密是一座气韵万千的乡土。礼乐弦歌的儒雅,相伴雕工刻画的精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象征着高贵与神圣。密玉又被称为“河南翠”,新密当地储量丰富的玉石资源与代代相传的玉雕技艺使密玉在我国玉石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古往今来,新密既有匠心深邃的刀笔雕琢。亦不乏丹青华彩的传世画卷。打虎亭汉墓是目前国内出土的规模最大的东汉墓葬,其中二号墓的墓室四壁,遍布着约200平方米的彩色壁画。驾车驰骋,宴请宾客,烹制佳肴,百戏表演,姿彩繁多的画面再现了东汉先民的生活实景。

今日新密,洽如其名,历经数千年华夏古文化积淀的浸润。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脱颖而出,将万千风物所承载的兴替跌宕,化作中原大地一道醒目的文化地标。